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大咖、烧脑、精彩!这场讲座全都有!

大咖、烧脑、精彩!这场讲座全都有!

2021年10月12日晚,在从化区科协及广州南方学院科研处组织协调下,全球知名智能制造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精密工程中心主任、中国AI金雁奖“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杜如虚院士以《韧性智能制造系统》为题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讲座。杜如虚院士及夫人、广州市从化区科协主席、一级调研员邹少宁、从化区科协科普部黄宇部长、广州南方学院黄静波副校长等领导及师生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讲座由黄静波副校长主持。

杜如虚院士以当今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开题,在全球竞争空前激烈及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挑战背景下,围绕韧性理论研究徐徐展开。人类社会本身是具有韧性的,不会被这样或者那样的事件轻易地打垮。”怎样获得韧性?对于制造系统,杜如虚院士指出,需要抓住创新、布局、应变三大关键点。   

   

第一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引擎。创新包括许多部分的创新,比如产品设计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供应链和市场的创新等等。首先,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产品不可能永远领先。其次,世界上2/3的专利都与制造有关。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人家一定会超过你。比如手机的发展。手机本来是美国最先发明的,但是由于电话公司的保守以及相互之间打架,自己的发展拖了很久,因此中国就有机会超越美国。        

                      
                      

第二是布局,布局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做:一个是硬性,一个是柔性。硬性是强调严格的质量控制。柔性意味着可以变化,变化带来韧性。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必须考究,务必做好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在打造好硬件布局的基础上,还需兼顾“柔性”布局。

     

第三个关键点是应变,即智能控制。杜如虚院士指出:工业人工智能是现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工业4.0的精神就是工业人工智能。目前工业人工智能将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尤其是数据安全、数据孤岛等问题。杜如虚院士认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变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硬件、软件收集和处理信号,然后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最后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控制决策。最后他总结,其实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是第三层,这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这个也就是韧性。        

在学术讲座最后,杜如虚院士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人工智能未来发展、韧性制造的发展与出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杜如虚院士学术报告会为师生们带来了智能制造领域前沿研究的相关信息,开阔了师生视野,增强了校园学术氛围,对我校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来源: 科研处 

作    者:邝暖夏

编    辑:严五胤  

原文链接:https://www.nfu.edu.cn/xxyw/0816f636e3be41e38dc065a1d89bf36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