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与动态

公告与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告与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科研处关于做好2025年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来源: 日期:2025-10-31作者: 浏览量:

科研〔2025115

教学单位,各室、处、部、中心、馆

根据广州科技服务业协会《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的通知》,我校现统一组织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设置

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共设置项目类和个人类两大类奖项,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奖、科技创新菁英奖和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奖共六个奖种;实行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对设有奖励等级的奖项应合理选择一个等级申报,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同时每个奖种都有授奖名额限制。

()项目类奖项

1.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合计授奖不超过1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20项,二等奖不超过30项;同时,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15家,主要完成人不超过30人;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10家,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5人;三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8家,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0)

2.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不设等级,授奖名额不超30项, 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8家,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0)

()个人类奖项

科技创新菁英奖(不设等级,授奖名额不超20);

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奖(不设等级,授奖名额不超5)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基本条件

非涉密与无纠纷:申报成果需为非涉密成果,且无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科研诚信:申报人/组织需符合科研诚信要求,无严重失信行为或违背科研伦理的情形。

()分类要求

1.个人奖:

科技创新菁英奖申报人须为中国公民且年龄不超40周岁(198511日及以后出生),其工作单位须在广州市内注册。

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奖的申报须为联动粤港澳创新的科技工作者,其工作单位须在广州市内注册的法人单位。

2.项目奖:

自然科学奖:申报成果需公开发表≥2年,申报人需为代表性论文/专著作者。

技术发明奖:核心技术需获授权发明专利,前3位申报人须为专利发明人。

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申报成果需应用≥2年,涉及行政许可的需提交行业批准证明。

()限制条件

已获国家或广东省科技奖的项目不得申报。

获创新广州科技奖的个人不得连续两年申报,同一完成人同一年度仅限申报1项。

科技创新菁英奖申报人应是中国公民,其工作单位应是广州市内注册机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要求第一完成单位须在广州市内注册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要求成果落地在广州,由落地单位组织申报,落地单位须是广州市内注册的法人单位。所有申报单位近三年须无相关违法犯罪记录。

()具体要求

请查阅“附件1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及对应奖种申报表中详细要求。

三、其他说明

()奖励形式:由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

()2025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评选对申报单位或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申报程序

(一)材料清单

请申请人根据申请类别填写对申报表和准备相应的成果证明材料(申报材料及附件证明材料恕不退还),申请材料清单如下:

1.申请表(请对应各奖项申请表,在系统按要求填写)

2.证明材料:

1)知识产权证明(如专利证书、论文、专著等);

2)成果应用效果佐证(如经济效益证明、行业评价等);

3)企业/机构营业执照、年度审计报告等;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行政许可批文、转化协议等)

(二)材料提交 

1.请申请人于20251110900 -2025129日(星期二)中午1200期间在申报系统(网址链接:https:/kjjl.gzstsa.cn)完成申报。

2.请申请人于2025125日(星期五)中午1200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打包发送至科研处邮箱:kyb@nfu.edu.cn,压缩包命名格式为“申报人姓名+奖项类型+2025年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 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A4纸双面打印,申请表和附件材料的合订成本,线装,附件不超75 提交至若谷楼(A1)204室,提交时间另作通知。请合理安排相关信息填写和材料提交时间,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1.《创新广州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2.2025年创新广州自然科学奖申请表

3.2025年创新广州技术发明奖申请表

4.2025年创新广州科技进步奖申请表

5.2025年创新广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申请表

6.2025年创新广州科技创新菁英奖申请表

7.2025年创新广州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奖申请表

 

 

 

科研处    

20251029

 (联系人:林明秀,李淑敏 联系电话:6178489161787383